我承認,對中華職棒、棒協、或某些棒壇人士,甚至部分的基層教練,尤其是那些操投手不遺餘力的教練,並沒辦法產生好感。畢竟,台灣棒球會走到現在這個局面,和這群人的思維有太多的關係。
但沒想到的是,他們竟然如此的無可救藥。
還記得前幾年的被罵翻的「十年條款」嗎?當時就引發一陣撻伐,到最後CPBL只好讓步,沒讓替代役男的權益被犧牲,沒想到,中華職棒就是學不乖,北京奧運打完後,又打算來個「二十萬條款」,封鎖的對象改為旅外球員。
剛開始看到消息時,原本以為只是一些人士說說而已,當時也針對「搶救職棒、搶救國球」座談會寫了一篇「只說不做,開再多會也沒用」,原本以為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,但沒想到這才是開始而已。
最早9/3報導台北體院教授高英傑的發言:
「是不是中華職棒可以不理他們呢?」他表示,這些旅美小聯盟球員失意回來,他們被釋出一定有原因,不外乎是不符合戰力、前景不被看好中華職棒還要提供他們繼續打球機會嗎?他們的心態都是反正先去美國,不行了回來還有中華職棒可以打。
然後9/8提到剛卸任的中華隊教練洪一中所開的兩帖藥:
好球員不是不可以出國發展,但中華職棒聯盟應該訂出標準,例如國外的球隊若簽約金超過20萬美元,那聯盟就可以同意,日後若回國也才能打中華職棒。9/9棒球週報更揭露讓我感到心痛的發言,來自中信鯨領隊林敏政:
洪一中強調,訂定這樣標準也是保護球員,否則國外球隊隨便出個價錢5萬、10萬美元,不但貶低球員身價,而且太廉價也不會好好保護球員,「好比一支1萬多元的名牌筆,使用完一定小心翼翼保存,若是5元、10元的原子筆,會好好愛惜嗎?」
現在六個球團,二十年只培養了一個陳金鋒 現在我們又要培養曹錦輝,那個都已經將過氣,而且在別人的職棒已經失敗了,回到台灣,我們還要繼續培養。
9/10訪問前國家隊總教練、文化大學棒球隊總教練陳進財,結果是:
陳進財表示,他看過太多例子,有國外球隊要,就急著出去,也不管簽約金價碼,更沒有衡量自己條件,結果在美國小聯盟載浮載沈,沒有發展,也沒有受到重用,更糟的是可能被操得一身傷,嚴重影響未來前途。連中華職棒大聯盟的會長趙守博也表達同意:
陳進財舉例說,曾有台灣球員簽約金才10萬美元,結果在小聯盟1個月領1000美元(3萬多台幣),一待6、7年,萬一受傷還要自己想辦法。同一名球員若留在台灣職棒,每個月約10萬元薪水,再加上比賽獎金,一年可能就比在美國小聯盟多領100萬元,留在台灣生活適應,還可常看到家人,「出去真的有比較好嗎?」
陳進財感慨地說,選手自己要評估有沒有像王建民、郭泓志這樣的條件?否則出國沒有比較好,中職若訂出相關出國打球的規範,應可減少選手出國折損的情況。
所以是怎樣,XX大彙集嗎?趙守博說,洪一中的建議很有道理,很多棒壇人士,甚至基層棒球教練也有向他做此建議,因為近幾年很多台灣球員確實有被「削價」的情況,太過廉價就被外國球隊簽走,球隊不見得會好好保護球員。
趙守博表示,職盟將研訂相關的辦法規範,這個規範絕對不是反對球員出國尋找更好的前途,相反地,還是積極保護球員,促使國外球隊有意簽台灣球員的時候,就必須拿出更符合行情、更有誠意的價碼。
趙守博指出,一旦國外球隊拿出的簽約金超過職盟訂定標準,職盟當然歡迎球員出國找尋更廣闊的天空,如果國外的簽約金低於職盟標準,球員若執意出去,就必須思考:是否放棄以後進中職的機會?
至於簽約金的標準,趙守博表示,金額及相關配套大家可以討論,但最重要的是訂出規範,避免國內職棒人才流失,而且還是被賤價買去。
什麼叫做培養陳金鋒,中華職棒什麼時候培養過陳金鋒?而中信總教練謝長亨還曾經表示要「高價爭取曹錦輝」,那個被自家領隊認為「已經將過氣,而且在別人的職棒已經失敗了
」的曹錦輝?
你真的以為大聯盟還在用五千塊美金挖角中南美洲球員嗎?那奧克蘭運動家幹嘛得花425萬美金搶來多明尼加的投手Michel Inoa?假如擁有曹錦輝、王建民的潛力,他們出價都來不及了?怎麼可能「賤價」買呢。
假如留在台灣,中華職棒真的會出超過三百萬台幣嗎?這幾年有幾個簽約金超過三百萬的?一隻手都數得完。
而CPBL什麼時候會保護球員?他們真的知道怎麼培育球員?真的有二軍嗎?到底在台灣折損的多,還是在國外折損的比率高?
一堆腦袋不知道裝什麼東西的人就這樣肆無忌憚的發言,還打算付之行動。該要你們做事的時候怎麼就是能拖就拖,亂搞的時候倒是當仁不讓。他們該不會天真的以為,這樣中華職棒就不會倒嗎?難道沒想到,若真的實施,很可能倒得更快。
但問題是,「二十萬美金的條件」該考慮嗎?該真的訂出規範?或者說,我們應該坐視不管嗎?
當然不應該。
假如他們還繼續「思索」該怎麼「限制」,不論金額大小及相關配套為何,這件「考慮」都不應該,「行動」更不能原諒的議題上,那就該有所行動了。
到時候,來看看到底是誰過氣,是誰失敗吧!
延伸閱讀:
相關新聞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