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運棒球項目日前召開二次協調會,包括中華棒協、職棒球員工會、中華職棒聯盟、學者專家與會討論,主持人體育署競技組長王漢忠會後表示,大家的共識就是亞運比照經典賽,組成最強中華隊參賽。

姑且不論最強隊打亞運是否為全民共識,相較於經典賽世界各大棒球強權傾力出征,台灣在仁川亞運的兩大對手,去年已推出新一代侍日本生力軍準備下屆經典賽的日本,其亞運代表隊不會動用職業選手,而韓國則因為身為地主國加上經典賽首輪失利,所以決定停賽投入,在只有一個對手全力備戰的情況下,台灣真的需要組最強隊?

亞運棒球該比照經典賽?
亞運棒球該比照經典賽?

亞運到底算哪一級?

試圖籌組最強隊參賽的想法其來有自,根據「振興棒球計畫」,奧運、亞運、經典賽屬一級賽事,今年開始的強棒計畫也準備承接原有的精神,但在棒球被踢出奧運之後,亞運重要性能否和經典賽相提並論,值得商榷,更何況國際棒壘聯盟2015年還有日本東京開打的超級十二強(Premier 12),以及2014年底將在台灣舉辦的21U世界錦標賽,倘若哪天棒球重回奧運,攸關奧運資格的亞錦賽明顯也更為重要,都需要台灣投入更大的資源來準備。

連體育署長何卓飛自己都表明「一級賽事可再區分,一級中的一級是經典賽奧運,一級中次級是亞運。」換句話說,他也明瞭經典賽和亞運是有段差距,不巧仁川亞運的時程排在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,與職棒球季賽衝突,使得職業球員參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。

該不該因為亞運停賽?

有人認為職棒停賽就能解決問題,別忘記自從職棒球員開放參加國際賽開始,1998曼谷亞運、2002釜山亞運、2006杜哈亞運、2010廣州亞運,雖然每屆都有中職球員參加,但那是因為亞運多在球季結束後才展開,唯一賽會較早的釜山亞運,則在中職調整賽程後,於球季賽和總冠軍賽之間比賽,中職唯一停賽的歷史是於2004雅典奧運,將八月份的賽程停賽四周,但亞運不是奧運,沒理由受到同樣待遇。

畢竟,職業運動本來就屬商業行為,在下半球季爭冠的最關鍵三四個禮拜停賽,要怎麼對球迷交代,龐大的經濟損失與空等的其他球員、球隊該如何是好?若因此主將受傷或面離低潮,反而誰輸掉年度冠軍該找誰賠償?在亞運重要性遠比不上其他賽事的今日,不需要也不該安排職棒停賽。

中職需不需要國際賽?

只要經歷過2001年世界盃、2013年經典賽的球迷就知道,國際賽很容易對中華職棒形成一大利多,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不參加國際賽,職棒會吃虧的想法,但若仔細思考,咦,不是年年有國際賽,在台灣辦的大賽更是不計其數,為什麼職棒受惠的次數如此稀少?

原因很簡單,在贏球等同國球的台灣,要在國際賽打出好成績才能對台灣棒球有正面助益,1998曼谷亞運連輸給韓國、日本,2008北京奧運、2009WBC連敗給中國,怎麼可能讓職棒吃到甜頭?何況日本早就證明,就算是大學業餘出征戰力也不會比職棒差多少,韓國又是菁英出征,萬一沒交出好成績,豈不是偷雞不著蝕把米?

中職該不該參加亞運?

近十多年來每年國際賽征戰不斷的台灣球員,造成多少好手損耗損不說,另一方面也讓年輕有潛力球員缺乏張力足夠的賽事歷練,亞運若要邀請或徵召職棒各隊最強好手,實在非台灣棒運之福,加上中職一軍選手正處於球季最後一個月爭冠期間,應婉拒參加仁川亞運,先把自己顧好才是。

不過,有鑑於主管單位體育署必須在亞運交出成績單,且國內職棒二軍球員程度不遜於業餘選手,另外二軍球季比賽場次較少,容易彈性調整,也為了培養下屆經典賽的可用之兵,兼顧整體棒運發展,職棒二軍出征是可以考慮的選項。

亞運該不該組最強隊?

其實,在九月中旬舉辦的仁川亞運,由於和世界各國職棒球季相衝,即便韓國都沒辦法徵召旅美大將,在MLB、NPB都有頂尖球員的台灣根本不可能組成最強代表隊,顯而易見還有更重要的賽事等著我們,主事者該知道輕重緩急,才是台灣棒壇之福。

更何況,依據「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」,亞運前三名分屬二等一級、二級、三級獎章,可以領300、150、90萬獎金,若只從職棒挑少數最強球員配合,那豈不是有幫其他球員坐領獎金之嫌?更糟糕的是,萬一亞運再次奪金,讓更多球員因而免役,連五年列管都不需要,影響到下一次重大國際賽的組成該怎麼辦才好?

所以,亞運不該組織最強隊,要把眼光放遠,為了台灣棒球的未來,藉此多找尋人才,下次大賽時再來組最強隊。

本文同步刊登於林言熹觀點關鍵評論網林言熹觀點 :: 痞客邦 PIXNET ::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棒球 台灣 亞運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ga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